欢迎光临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某某工厂-专业生产加工、定做各种金属工艺品

国内金属工艺品加工专业厂家
全国服务电话 全国服务电话 400-386-9486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电话:400-386-9486

传真:+86-386-9486

手机:13887594881

邮箱:admin@admi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村108号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三下乡丨【非遗柳编展风华乡村振兴谱新篇】 南中医非遗探索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09-16 10:10 来源:网络

  为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注入青年力量,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7月13日至16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非遗探索团前往“中国柳编之乡”——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开展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了解阜南柳编工艺品编织技术,实地感受近年阜南县发展柳编经济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伟大历程。

  阜南柳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不断发展,成就斐然。2001年阜南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阜南”柳编工艺品商标已享誉海内外。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列为重点产业集群。2008年阜南县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等六个部委批准为农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县,柳编产业作为重点示范产业。阜南柳编工艺品编织技术被列入安徽省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国家工艺品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称号。2012年,阜南柳编传承人王文忠入选国家非遗传承人名单。

  7月14日上午,非遗探索团来到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跟随负责人参观了公司展厅内形色各异的柳编作品。

  据介绍,公司成立早期只是编筐打柳、制作简易的柳编农具,近年来不断做大做强,出口转型,远销国外。在参观中探索团成员们看到,各类国内家居工艺与西方园艺饰品,小到美观的装饰品花盆摆件,大到柳编桌椅沙发。产品不再局限于杞柳条编制品,还发展了附加工艺品,创新融入了藤、草、木、玉米皮、金属、皮革、布类等材料,色彩和形式更加新潮多元。

  公司展区内部还创新运用柳编编出数面如同洪水涌动的墙体,象征王家坝开闸蓄洪“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精神,是阜南柳编承载当地文化和精神的剪影。

  7月14日下午,非遗探索团与阜南县天亿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高甲甲开展产业发展座谈会。高经理谈到,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老一代人的传承。最早的柳编制品是一些简易的小篮子,用以装蔬果、木柴。随着经济的发展,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增强,复合型材料逐渐融入,柳编制品不再局限于生活用具,而是成为了艺术品,走向了家居点缀之路。

  “企业发展不可只在一个点上做文章。”在销量产值方面,高经理也畅谈了他的经验感悟,“当单纯使用柳条制作工艺品可供开发的方向有限时,要尽快在技术和材料上突破创新。”

  自幼受柳编的熏陶长大,阜南人民对柳编已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我童年时,我的父母日出日落与柳编为伴,柳编见证着我的成长。”高经理回忆他与柳编的故事,动情地说,“从那一代人的艰辛付出,到这一代人的产品创新,再到目前产学研的合作,我们见证了柳编产业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2022年,阜南县171家柳木文化出口实绩企业累计出口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在提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区别时,高经理从销售差异、审美差异、文化差异、用途差异、经济差异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如在国外友人的接待方式下,这类产品多放在花园做装饰,其特点是自然性强,不做刻意的人工拼接。而在国内则多放置在客厅和厨房,对偏工业化的制品更为喜爱。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传承发展理念,进一步学习了解阜南柳编发展历史,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及其优势和问题,7月15日,非遗探索团与阜南县博览采风团和当地老年大学的李丙刚老师和邵勤老师共同参与座谈会,进一步了解了政策对柳编传承与发展的强劲推力。

  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秘书长郑洪洲、商务局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赵晶晶出席本次座谈会。

  郑洪洲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柳编产业的发展史。他指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柳编主要以深圳出口为主。1985年以来,这批企业把握住了机遇,参加广州国际商品交易会提升知名度。2000年以后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目前已经有509家柳编生产企业,自主出口的已有183家,成为当地产业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

  探索团成员在讲解中了解到,当前柳编产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和加工方式。企业接到国外的客户的订单,分发到各村集体的小组长手里,再分配直达农户完成产品,在出货之前进行品质的检验,随后进行上色、包装等工序,从宁波、上海等地出口。这种方式一来能降低产品成本以及员工交接的风险;二来直达农户家中,订单交接紧密,农户在家里面就可以从事产品生产;三来原材料获取较方便,农户家里面基本上自己种有杞柳,自行收割、储存,待到订单下来后留用。这样极大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对于探索团成员存疑的产品标准和品控问题,郑洪洲介绍:产品订单接到后,首先由小组长制作模具,打样确认。企业和小组长确认样品后发到农户家中,让农户依照去做。农户都有丰富的柳编制作经验,懂得需采用的编织方法。2004年省内共同指定了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对于大小和尺寸等品控范围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因此产品的品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非遗传承方面,非遗探索团得知,目前40岁以下的柳编从业者较少,以50-60岁居多。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层面已有相应对策。如企业招聘方面,为年轻员工和非遗传承人提供资金补贴,提高从业者福利待遇;协会宣传方面,在当地以中职高职以及社会上的成人为主展开专业培训,对六岁以上的孩童以培养兴趣爱好,增强传统文化认可度为主要目的,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阜南县人民政府主办了柳木产品设计大赛,收集到设计类专业高校师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一步传承了编织技艺文化,增强产品创新度。同时协会也希望此类赛事在设计产品的成果转化率上今后可以更进一步发展。

  7月16日上午,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非遗探索团联系到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文忠。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文忠和柳编从业者王德彬热情接待了非遗探索团,带领成员进入工作室,借助珍贵的照片影像,一睹柳编发展史。非遗探索团跟随他们参观了柳编博物馆中2000余件精品。王文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杞柳有着皮薄、柔韧、实心、着色力强等诸多优良品质,编织技术包括穿编、定编、平编、拧编、精编、木编6类 ,产品涉及篮、筐、盘、篓等家用品,以及花瓶、屏风、画框、书箱、摇篮等装饰品。成员们从介绍中感悟到柳编工艺品中涌动着的劳动人民赋予的生生不息的激情与活力。

  在阜南柳编工艺品协会秘书长郑洪洲的介绍下,7月16日下午,非遗探索团荣幸地请到了1956年黄岗柳编站站长王文翰和他的妻子。

  王文翰老先生光荣在党50年,他曾说:“把柳编做好就是给人民做贡献”,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王文翰扎根杞柳的土地,把一生奉献给柳编,其提供的珍贵史料是上一辈人与柳编的独特回忆,为柳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文翰老先生也曾是淮河抗洪与河堤整治的负责人。他带着探索团成员再一次前往那片熟悉的土地,重温他与杞柳和淮河的点滴故事。

  非遗探索团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眼光投向安徽阜南,既踏入杞柳生长的土地实践观察,又步入柳编的展区欣赏博览,既对话了解企业发展,又座谈政府宏观导向......非遗探索团在这个暑假,以实际行动在广袤大地上且行且思,践行初心使命,以奋进姿态献礼党和人民,助力乡村振兴。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官方网站